找到相关内容488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在人间----印顺导师之“人间佛教”的分析(1)

    二、悲心增上:初发菩萨的,必有宏伟超迈的气概 。菩萨以利他为重,如还是一般人那样的急于了生死 ,对利他事业漠不关心,那无论他的信心怎样坚固, 行持怎样精进,决非菩萨种姓。专重信仰,与一般神 教相近。专重修证,必定堕落小乘。初发菩提的, 除正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4145411.html
  • 唯识宗哲理略论

    业果位:“谓从无始乃至菩萨金刚 或解脱道时, 乃至二乘无余依位,谓名毗播迦( vipaaka ),此 云异熟识。 ”(注 3 )“金刚”即菩萨...(注69 )“妄心熏习义有二种,云何为二?一者分别事识熏,依诸凡夫二乘 人等,厌生死苦,随力所能,以渐趋向无上道故;二者意熏习,谓诸 菩萨勇猛,速趋涅槃故。真如熏习义有二种,云何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545698.html
  • 回归莲花的故乡

    世界的历史状况,我们遂知道阿弥陀佛在未成佛、未有极乐世界以前的时候,本是一个皇帝,当时也有佛住世。这皇帝极其信崇,后来也从佛出家作了僧人,修行不久,便成了罗汉。重发大菩萨,立愿要在将来由他及同著他...病苦、不颠倒,如入禅定。佛与菩萨,亲来接引。有坐化者、有立化者,(化就是死。)有乐无苦;修余法门,不易得到此种好现象,念佛与人以实效在此,亦修行人最后大安慰处。(出苦飞航)  (四)念佛法门除佛力、...

    叶芳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045798.html
  • “人间佛教”的经典诠释

    世界而详此土,立三世而重现在,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类为本....吾为之喜极而泪。 [19]  而就初期大乘佛教来说,印顺所强调的,则是:大乘菩萨的慈悲及其衍生出来的“不证涅槃(实际)”、“留惑润生”...智慧浅狭,一落装腔作势,那末如非增上慢人(原注:自以为然),即是无惭无愧的邪命。 [27]  而“悲心增上”的特质则是,以利益众生为先、为重,决不急于了生脱死。印顺说:  初发菩萨的,必有宏伟超迈的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045839.html
  • 汉传“受戒法”之考察

    前师。 8.师赞叹弟子能发胜心。 9.正乞是戒。 10.教发菩萨。 11.问遮法(有十五问) 12.想念得戒。 13.发戒时立誓。 14.受菩萨三归。(以此...即随思惟如是事义,默然而住。尔时菩萨戒法师应抚尺问云︰“诸佛子听,汝是菩萨否?”(众齐答云)是菩萨。(师复云)既是菩萨,汝发菩提未?(答云)已发菩提。 第五、明开导戒法︰依据《菩萨戒羯磨...

    释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145988.html
  • 般若经的空义及其表现逻辑

    主体或先验原理的意思,甚为清楚。    以下且举一些例子看:        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应如是学,不念是菩萨。所       以者何?是,心相本净故。……有此非心心不       ?...如来无所住。无住心名为如来。(注31)        是不住,住于寂灭,无所依止。(注32)     『金刚经』更以显示无住观而出名。其文谓:       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。(注33)   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5746400.html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2)

    梦不太清晰,不作为“兆”。第二晚之梦,本与灌顶之取梦兆无关,但可象征修行之发心力量不足。  四、发菩提利他,依菩萨戒实行,对初发菩萨该做到如何程度,都有具体明文。  五、“轻损自蕴”等是指不作无益...度之缘,你可以对令尊格外关心照顾,使他生起惭愧,且为作入佛之阶梯。  居士于宗大师圣诞日所发十种大愿甚好!要圆满此大愿,同样要出离心、菩提、空性正见,修圆满,望以此为目标,努力修行,菩萨大行。  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7.html
  • 禅宗之理的概念与的关系

    ,能所未亡,是菩萨也。四者理心,谓非理外理,非外心,理即是能平等,名之为理。理能照明,名之为,心理平等,名之为佛心。”[15]从与理之不一不异的立场,把两者的关系平面铺叙出来,颇值注意。...,并非限于善的一面。如经云佛告文殊师利“善男子!三界之中以为主,能观心者究竟解脱,不能观者究竟沉沦。众生之犹如大地,五谷五果从大地生,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,以是因缘,...

    邓克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646648.html
  • 《大般若经》简介

    一切善法母,普能出生、摄受一切善法;菩萨闻般若心无疑惑,常不捨离一切有情大悲作意:此种作意无自性故空无觉知等。佛加以赞印,三千大千世界震动,无量天人得忍发。  二二、《天帝品》,述诸天来会,善现为帝释说菩萨般若:发菩提、离声闻地、以应一切智智心、用无所得为方便的思惟、观、修,虽观诸法而都无所见。又为舍利子说菩萨虽住般若,于一切法都无所住、亦非不住等。  二三、《诸天子品》,善现又为未理解所说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147168.html
  • 以西方方法学的“关系逻辑”来透视杜顺大师的法界观

    ,除掉印度婆罗门的宗教,或者是从后来发展而成的华严宗的佛学领域的宗教,他们都是要扩大宗教的领域,而不是要限制宗教的领域。譬如像华严经中形容普贤菩萨光之广大,行愿之深,是以尽法界,虚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...,郁郁黄花,无非法身。”宇宙本身的身体,是圆融无滞的,非非物。随缘活动,是是物都可以成为绝对的中道实相状态。所以假若照这样看起来,我们就可以说 Divine is all in all. (神圣是...

    方东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547454.html